曹新书记为2025级本科生讲授思政课
10月24日下午,我院党委曹新书记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以《自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为题,为我院2025级全体本科生讲授思政课。
曹书记先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内容,结合孙中山、陈铁军、柯鳞、曾生等革命先辈事迹将百年中大的家国情怀娓娓道来,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大学子在革命烽火中铸就的红色基因。他勉励学生们,要以莫伯治、徐邦栋、黄鸿宁等中大土木学长为榜样,传承他们为国为民的赤诚担当,秉持工科报国初心,勇立时代潮头,自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曹新书记讲授思政课
面对时代赋予中大青年的历史重任,土木学子如何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我院多位教师为例,王复明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以工程水灾变防治为特色,在路基道面隐蔽病害诊治、基础设施水灾害防治、韧性隧道结构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研发的低粘度高渗透性注浆材料与韧性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十项重大工程。陈晓宏教授团队致力于变化环境下华南地区水安全调控技术研究,提出了南方高强度用水区水资源供需多要素博弈协同配置技术。刘建坤教授深入参与青藏铁路建设,在非饱和土体冻胀试验技术、冻融特性和计算方法方面取得了重要科学发现,形成了较完整的寒区非饱和土冻融过程定量计算分析方法。马保松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地下管网非开挖建设与绿色修复技术研究,团队主编了国际标准ISO 11298-11,实现了中国在非开挖领域主导制定国际标准零的突破。赵计辉教授团队面向国家“双碳”目标,致力于将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与土木工程材料低碳化相融合,形成了成套的低碳胶凝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其相关成果已服务于多家大中型企业,并应用于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工程中。曹新书记表示,学院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老师反映了我院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运用学术成果攻克国家重大工程难题,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等方面作出贡献。
面向未来,曹书记寄语大家要树立构建人类美好家园的远大志向。目前,中国基建世界领先,花江峡谷大桥、港珠澳大桥、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等获多项世界第一。先进的工程技术,不仅改善我国居民生活环境,也让我国所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如匈塞铁路、摩洛哥努奥三期光热电站等工程造福了当地人民。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从大规模基建转向城市更新、国家水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珠通道、雅下水电、新藏铁路等新一轮超级工程,将极大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赋能区域发展。同时,它们面临极高技术难度与生态保护等世界级挑战,是工程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这都是亟需既懂传统土木,又精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大土木”人才,以应对复杂挑战。他强调,无论何时,全面发展的优秀工程人才都是国家最需要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卓越工程师与科学家,在交通、水利、市政、环保、能源、应急防灾等行业建功立业。


▲思政课现场
本次思政课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校史院史,也让同学们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得到启发,加深了对“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的理解,坚定了努力成才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