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竞赛优秀文章7 |都江堰:千年不倒的“智慧水务”系统
一、鱼嘴分水:动态平衡算法
形如游鱼的堤坝将岷江一分为二。枯水期的鱼嘴发挥着精密的财务分配:表层60%的清水如银线般注入深且窄的内江河道,底层40%富含泥沙的浊流则自动转向浅且宽的外江。到了丰水期,暴涨的江水在弯道处上演着自然的魔法:借助弯道环流原理,80%的泥沙被排向位于凸岸的外江,完美实现"二八排沙"的治水奇迹。

▲都江堰鱼嘴“四六分水”示意图
二、飞沙堰:自动清淤黑科技
这座低矮的“智能门槛”藏着惊人的智慧。当洪水来袭时,湍急的水流拍打在离堆上,瞬间激起螺旋状的涡流。这股神奇的力量如同无数只无形的手,将泥沙卷起抛向外江。更妙的是,堰顶与河床仅存20厘米的落差,既能保证灌溉用水,又能让多余水量自动溢流,堪称古代的“动态调压阀”。

▲飞沙堰清砂原理图
三、宝瓶口:高精度恒压供水器
这个宽仅20米的天然水阀,藏着流体力学的终极奥秘。李冰父子通过巧妙的设计,以火烧岩石后泼水冷却,使玉垒山岩体崩裂,将玉垒山凿出合适的渐变截面。当岷江水涌入时,宝瓶口如同精密的节流阀,既能防止洪水倒灌,又能以厘米级精度调节流量。这套系统历经两千多年仍保持着±3%的稳定输水精度,远超现代普通水闸的控制水平。

▲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位置图
四、现代智慧水务
智慧水务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实时感知分析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城市供水、防洪、排水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的新型水务体系。在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新基建及“双碳”战略下,它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板块,通过系统治理、协同管理破解城市内涝和水质污染等难题,推动美好家园建设。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水土交融为特色,智慧水务是学院相关团队的重点研发方向,在相关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人才,为智慧水利和国家水网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

▲城市智慧水务示意图